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

信息来源:阿城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3-01-09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阿城区旗帜鲜明、目标坚定,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开拓之年;是阿城区赶超跨越、争先晋位,抢抓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的奋进之年;更是阿城区强本固基、厚植优势,重塑产业结构、深耕经济基础的攻坚之年。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在把握大势、稳中求进中奋楫笃行,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担当作为,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农业实现提质增效。深入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进黑土耕地保护,坚持稳粮扩豆,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春华秋实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中心投入使用,以销定产、助农增收的农副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体系延伸拓展,阿城优质农副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工业经济迎压回稳。实施工业项目46个,完成工业投资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7%。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节能降碳,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实施技改项目18项,完成投资1.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84%。加强临规企业帮扶,推动企业减亏入规,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

第三产业活力凸显。发放政府消费券60万元,带动居民消费350余万元。支持源和盛、伊盛源完善外贸进出口经营权,进出口额实现增长。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和14%。新增市场主体5523户,市场主体总量达6.1万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投资拉动、项目驱动,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项目39个,完成投资27.5亿元,5个省百大项目“四率”均实现100%。建龙阿钢智控中心、建龙50万吨新材料、华明管业100万吨制管、北大荒农产品配送中心、青岛荣泰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古铁市场、先本风电等项目加快建设。太敬智能制造科教产业园、省交投集团科技养护中心、秋林里道斯智能化熏酱车间等项目顺利开工。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成立“七大都市”推进落实专班,制定《重大产业项目招商攻坚战行动方案》《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决策制度》《招商中介机构及项目引资人奖励办法》。两次集中签约项目33个,签约额96.6亿元,部分项目填补我区空白。利用内资17.4亿元,同比增长75.7%,实现历史新突破。

园区平台扩载升级。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托管新华新区,开发区面积扩展到14.45平方公里。投入916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维修道路12.02公里,铺设各类管线0.95公里,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盘活原哈木器厂23.8万平方米闲置土地,间接释放核心地块50万平方米,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欣凯建材、惠宇机械等项目重新签订入区协议。开发区工业产值、营业收入、税收收入在全市12个省级开发区中均排名第一。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粮强农、兴业宜居,乡村振兴更加坚实。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四不摘”,结合“三小”到户、务工就业、帮扶车间、小额贷款、产业项目等措施,大力实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行动。全区684户脱贫户和61户监测户人均收入增幅分别达14.9%和14.7%。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种植面积121.75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4.4万亩,粮食总产量13.28亿斤。建设高标准农田4.14万亩,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56.5万亩。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种植面积同比均增长8%以上。黄牛、生猪饲养量同比分别增长8%和6.6%。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致富带富能力持续增强。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启动实施,2条公路、10座危桥改造完成,16条共21公里通屯路全部通车。亚沟街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完工。改造危房49户。农村人居环境“4+2工程”全面实施,建设龙江民居示范村屯16个,实施室内改厕165户,开展人居环境“月拉练”现场会12次,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一年来,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问题。10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50件信访案件办结48件。对露天采石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高位推进,持续攻坚,整改任务完成率达82%。引进战略投资人,实施市场化运作,首批50处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可研立项,17处自然修复废弃矿山验收销号,5处政府投资修复治理项目基本完成,18家绿色矿山启动建设。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玉泉固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64.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52万吨,是全省建设规模最大、运营标准最高的标杆项目。建龙阿钢分布式光伏发电、亚泰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建成投产。河北新天绿能光伏、交投恒泰绿色矿山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淘汰燃煤锅炉39台、黄标车1216台,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3%。70处小微水体、2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阿什河、蜚克图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运行,蜚克图河消除劣五类水质。黑土耕地保护性耕作34.37万亩,治理污染耕地3.1万亩。

一年来,我们坚持品质为核、建管并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15个镇街开发边界划定和12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全部完成。以“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动态调整”为原则,优化城乡网格,629个社区网格、829个农村网格、373个专属网格划分完成。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施金溪路北段、钢铁产业园欣欣大道和伏尔加通河路西段等道路建设工程。维修主次街路118条。城区绿化114公顷。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200个。龙涤、和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主体完工。改造燃气管网119.58公里。敷设二次供水管线13.5公里,城区实现24小时供水。建设供热管网4.8公里,分户供暖7000余户。引入新能源供热企业,玉泉街道、新华二厂、原哈师大家属区长期供热不达标问题有效解决。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282栋改造后老旧小区楼房实现物业进驻。探索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开展“两沟一河”城区段治理。实施金龙路、上京大道、金源广场彩化工程。取缔占道经营6000余处、露天烧烤480余处,拆违1.9万平方米。推进实施智慧停车、智慧照明,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慎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业务进入试运行阶段。深化财政改革,推行涉农镇街“统收统支加激励”财政管理体制,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6户参改国企40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承接市级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行政处罚权限下放。成立城投集团,创新投融资模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力保市场主体,召开政企交流会14次,为企业减免税费11.7亿元,拨付扶持发展资金6064万元。推进重点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全区25个部门1509项权责事项,件件有责任主体,事事有部门承接,“网上办”“码上办”“掌上办”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科创要素不断集聚。完成14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强化校企合作,建龙阿钢与哈工大、哈工程成立研发工作室,推进高炉三维可视化等项目6个;达丰科技与哈工大开展污泥资源化利用合作,年产生物肥料2万余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们坚持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深入整治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一类二类高层和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建工程竣工,3处小型消防站投用。食品安全微腐败行动深入开展,106所学校、幼儿园食堂完成监管全覆盖。液化石油气钢瓶实现溯源管理,8.9万只智能化钢瓶完成充装替换。改造重大隐患平交路口82个,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8%。连续44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社会维稳扎实推进。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强化缉毒执法,严打涉枪涉爆犯罪,重拳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涉恶团伙1个,破获案件8起。刑事案件立案743起,同比下降26.2%。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60件,催讨欠薪341万元。

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化解“重访治理”案件376件、“大起底”案件493件。体东小区、金上京2号公馆等涉及较大社会面的信访问题得到解决。常态化开展区级领导带案下访、疑难约访、专题问访,群众满意率达96.1%,信访工作由滞后型受理向超前型服务提质转型。

一年来,我们坚持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9.2%。城镇新增就业637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69人。4351名退役军人社保待遇稳妥接续,452名退役军人职工编制保障逐步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城乡低保分别提标7%和55%,创历史新高。

公共事业持续进步。30件民生实事完成24件,其余6件跨年度工程结转下年。第八中学完成基础工程建设,第七、第八幼儿园分别完成内部装饰和主体施工,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30个。新增养老床位133张,15个社区老年人照护中心、59个社区居家养老驿站建成投用。引进教育、卫生领域人才238人。阿城城区至平房区、平山镇、金龙山镇线路公交化改造完成。首批5个街道976套“智慧社区”技防系统安装运行。烈士陵园及零散烈士墓修缮完工。文庙正式对外开放,祭孔大典隆重举办,松峰山景区晋升国家3A级景区,金上京遗址考古成果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马拉松比赛成功举办,区体育场改造工程高质量竣工,获批国家田径运动一类场地。

一年来,我们坚持转变作风、实干为上,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把政治定力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做好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书写担当、诠释忠诚。

把依法行政抓在手中。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和领导干部述职述法、会前学法、法律顾问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及公众监督。149件人大建议、164件政协提案全部高效办复。

把履职担当扛在肩上。健全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落实“能力作风建设年”部署要求,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不回避、不退缩,推行重点工作课题制、督办制、调度制,完成攻坚破难事项121个。

把廉洁自律记在心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肃落实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督察的问题整改工作。按照5%的比例压减定额公用经费。落实“五个紧盯”要求,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同时,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统计监测、机关事务、退役军人、人防、气象、人民武装、双拥优抚、军地共建、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历届区委、政府领导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的固本筑基,饱含着人大、政协广大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奉献,归功于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克时艰、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阿城经济建设、为阿城振兴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过去的一年,问题必须正视。区域经济活力不足、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群效应尚未形成;财税结构不优,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营商环境还需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够,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仍需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个别干部竞进意识、履职能力与新任务新要求尚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打造“七大都市”目标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接续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坚定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继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阿城奋勇前进。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增强十个方面能力。

(一)围绕绿色发展,建立坚实生态屏障,全面增强发展吸引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区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生态,展现美丽阿城更高颜值。

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全面、高效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废弃矿山修复模式,力争修复30处废弃矿山。整合并购小、散、乱矿山,完成18家绿色矿山建设,打造全域绿色矿山示范区的阿城样板。逐步构建矿山监管、环境监测、采矿运输监控“三位一体”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实现矿山整治、修复、利用同步推进。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完成能耗“双控”任务,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力争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3.3%。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发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龙阿钢带钢辐射热回收技术利用、亚泰水泥高温风机节能改造、冀东水泥预热器分解炉扩容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

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散煤治理攻坚、秋冬季应对重污染天气专项行动。推进工业企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环境治理。开展“亮剑护河”专项整治和侵蚀沟治理。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任务。深入实施林长制,确保生态资源持续增长。

(二)围绕乡村振兴,推动三农繁荣兴旺,全面增强发展稳定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区将以哈尔滨“现代农业之都”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增加收入为核心、素质提升为重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厚植特色农业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带,打造水稻基地7万亩、粘玉米基地5万亩、大豆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3000亩。加大阿城大米、阿城大蒜、亚沟粘豆包、平山豆腐、金龙山杂粮“五大”传统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扶持阿城粘玉米、交界黑木耳、天问山黄精、蜚克图大榛子、平山桑叶茶“五大”新品牌做大做强。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参加农博会、大米节、中药材展销会,提高品牌声量,形成溢出效应,让农产品卖出高销量、卖出好价钱。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支持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形式入股分红,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稳步提高农民素质。依托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新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交流,支持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带头搞规模经营或创办合作社,力争新培育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引导外出农民返流和城市人才下乡,形成“培育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三)围绕产业壮大,筑牢工业强区根基,全面增强发展支撑力。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我区将以哈尔滨“先进制造之都”为引领,树立以工业比发展、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壮大工业体量,打造产业集群。

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贡献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协调解决规划选址、土地利用、产权办理、政策兑现等问题,围绕信贷融资、市场开拓、产销对接、生产要素等环节开展包联服务,旗帜鲜明地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0个,工业投资完成23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0户以上,企业减停产面下降到30%以下,工业占三次产业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

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用足用好企业研发扶持政策,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技改投入奖励办法》,支持企业技术、产品、管理创新,鼓励开展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应用。开展产学研对接,与省智推委、哈工大计算机学部合作开展企业数智化转型培训。实施技改项目20个,新增企业上云上平台30户,创建2个数字化车间、1个智能化工厂。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光大哈电环保能源、先本风电项目全面达产。推进太敬智能制造科教产业园、哈电集团20万千瓦风电、哈工投悬挂式轨道交通、东南网架生产制造基地、秋林里道斯智能化熏酱车间、电商科技孵化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盘活龙江龙酒业,支持玉泉酒业加大市场开拓和品牌营销力度。推进阿继产业联盟与正泰集团合作,加快重塑阿继品牌。鼓励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扶持区内企业进入军工产业体系,引进航弹院配套企业。

(四)围绕加强供需,打造现代服务引擎,全面增强发展能动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作用”。我区将以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为引领,促进“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壮大冰雪文旅产业。推进“中国现代滑雪场起源地”论证,重塑“中国滑雪之乡”美誉。抓住“后冬奥时代”契机,提档升级滑雪场,加快建设技巧滑雪大跳台,积极承办大型滑雪比赛。丰富冰雪旅游产品,启动中超大金古城冰雪体验项目,建设吊水壶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打造冰雪康养度假胜地。召开金源文化论坛,加强金源文化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夯实文旅产业根基。

全力促进社会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开展美食节、购物节促销活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拓展服务消费,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提质扩容,支持数字商贸、直播电商、智慧商店等新业态发展。引领时尚消费,推介“四色”旅游精品路线,举办登山节、帐篷节、红叶节,发展龙鸿山庄、丽水庄园等乡村旅游、创意农园,打造红星镇姚家屯乡村休闲民宿典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支持商贸业发展奖励办法》,鼓励商贸业升规入统,新增限上法人企业20户以上。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民营企业,流向制造业、实体产业。依托各大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服务,引导销售中介、信息咨询企业提供优质生产性服务。

(五)围绕开放合作,激活招商引资动能,全面增强发展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区将以哈尔滨“向北开放之都”为引领,找准产业链主攻点和新经济增长点,出台《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签约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

突出重点抓招商。围绕产业链招商,聚焦钢铁冶金、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智能制造产业,锁定“链主”企业,完善产业链图谱,建立投资机会清单,全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深化园区招商,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优化供地程序。谋划项目招商,对接国家和省市规划、政策和战略,储备一批符合全省“4567”和全市“4+4”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大项目。

拓宽渠道抓招商。加强平台推介,利用太阳岛年会、亚布力论坛、哈洽会等展会,深研企业背景,找准产业契合点,形成一批新的合作线索,促成一批新的签约项目。举办招商专场,研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产业外溢导向,引进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深化对俄合作,筹建对俄合作加工产业园,制定《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奖励办法》,鼓励区内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促进更深领域产业合作,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创新形式抓招商。成立招商小组常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服务中心,瞄准国企央企、国内外500强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引领型项目,吸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上海中产、青岛绿天使等高端智库和专业团队合作开展委托招商,引进一批有未来市场、有拉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亲情乡情招商,加强与离阿创业成功人士对接,引导返乡投资创业。强化以商招商,推动区内存量企业增资扩股,引进其核心配套企业、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

(六)围绕改革创新,创建良好营商环境,全面增强发展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区将以哈尔滨“创新引领之都”“创意设计之都”为目标,营造勇于改革、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浓厚氛围。

突破瓶颈抓创新。以糖厂历史建筑为核心,打造文创产业园区,建立文创产业新载体。壮大双创产业园,招引10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完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

提质增效抓营商。加快政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在重点社区推行高频事项同标准、无差别受理,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推出更多“一件事”集成办理。利用“办不成事窗口”,专研办不成的“疑难杂症”,专接推来绕去的“烫手山芋”。

勇破善立抓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行“一居一警”“一村一辅”,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加快镇街社工站全覆盖建设,创新社会治理途径。深化殡葬事业改革,拓展“互联网+”服务功能。落实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迎接2024年新中、高考改革。

(七)围绕城乡共兴,促进统筹融合发展,全面增强发展承载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城乡融合,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区将以哈尔滨“宜居幸福之都”为引领,打造“功能完美、空间精美、内涵最美”的品质城乡。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进15个镇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形成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实施城市风貌提质行动,持续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5G基站、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化智慧停车服务。推进环城西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打造高端精品小区。对金源文化主题公园实行星级化公园管理。探索对二道街、清真小区等6个早晚市场实行市场化管理。

推动农村提质焕新。加强基础性、兜底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行政审批、综合执法重心下移,提高处理基层问题的行政效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逐步推进生活污水排放管控和分区分类治理。完善垃圾收运处置运行机制,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镇街围绕主导产业错位联动发展,探索开发区与镇街共用招商政策、共育产业项目、共享税收留成。完善“城市大脑”,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交通管控、应急指挥等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促进“智慧乡村”建设,逐步打通农村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八)围绕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体系,全面增强发展保障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我区将统筹发展与安全,继续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打赢平安建设主动战。落实“百万警进千万家”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加强“亮尾工程”“一盔一带”治理,严控送子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严查酒醉驾、超员载客等违法行为,实现“三个下降、两个不发生”目标。

打赢信访维稳攻坚战。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巩固“双拥”成果。强力推进信访案件减量退位,力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0%。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完善行政信访事项依法终结退出机制,解决好信访事项出口问题。

打赢安全生产持久战。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持续加大对食品、药品、农产品、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力度。优化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逐步实现防火、防汛等视频信号的全面接入、统一调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九)围绕民计民生,普惠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增强发展向心力。党的二十大提出“为民造福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区将采取更多惠民生举措,重点抓好30件民生实事,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让百姓的期望照进现实。

(1)落实就业保障政策,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00人。(2)保障退役军人权益,逐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退役军人职工编制问题。(3)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救助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0名,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处。(4)加强教育、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招聘、引进教师245名、医生95名。(5)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翻修扩建第一中学教学楼,建设第八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示范园。(6)建强医疗阵地,推进区中医医院易地建设,启动平山镇、交界街卫生院新建扩建项目。(7)优化养老服务,启动老年大学建设,改造3所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8)改善居住环境,启动2000年以前建成未改造的9800户、140栋老旧楼房改造项目。(9)升级改造城乡路网,维修城市道路128条,改造哈亚公路香坊界至红星镇北大门桥段公路28.2公里,完成亚沟街至小岭街、亚沟街至玉泉街农村公路改造工程。(10)满足城区居民用水需求,启动三水厂升级改造项目。(11)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推动区第二水源地西泉眼供水工程建设。(12)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杨树街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3)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实施阿什河治理一期工程。(14)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老旧线路12条。(15)提升城市燃气管道和设施安全水平,新建燃气中压及庭院管网20公里,完成3万户居民户内改造。(16)实施“暖屋子”工程,改造城区二级供热管网5.07公里。(17)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区拆违1.5万平方米,维修6座广场和5处市政设施,对1.4万平方米重点点位实施彩化工程。(18)减碳降费,推进数字照明项目,升级改造城区路灯。(19)开展农村道路平交路口“一灯一带”建设,增设爆闪警示灯和减速带20处。(20)推广普惠制公交,城区内实现500米公交站点全覆盖,一次换乘率达90%。(21)打造数字治超模式,建设4处不停车检测技防系统。(22)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建设一部天气监测精密预警雷达。(23)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农村室内改厕258户,启动建筑垃圾场和新华污水处理厂建设。(24)提升城区污水收纳治理能力,建设污水截流干管3.6公里。(25)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完成21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26)完善公安基础设施,改造18个基层派出所。(27)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5亿元。(28)开展免费粮食质量检测服务,建成区粮食质量检测中心。(29)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对外开放金代音乐文化展览馆和金代铁文化博物馆。(30)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承办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田径赛事。

(十)围绕政府建设,锻造忠诚担当队伍,全面增强发展凝聚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府将突出党建引领,践行群众路线,履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推动执行落实再聚焦。对标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做到区委有号召政府有响应、区委有决策政府有落实、区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对标群众路线和问题导向,掌握“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第一手资料,在“望闻问切”中“解剖麻雀”,找到符合实际、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

推动制度机制再完善。健全专班落实机制,动态建立重点工作推进专班,大事推动有专责、要事落实有专人。健全跟踪督办机制,对重点工作专题督办、全程督办,确保自上而下调度有力、自下而上反馈及时。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季度晾晒,年终总评,奖优罚劣。

推动能力作风再提升。增强学习研究能力,提升理论层次、战略眼光、专业能力和攻坚本领。提高创新突破能力,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在政策利用、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精细管理等方面的模式创新、路径创新。树立向严向实作风,增强争先意识、效率意识、务实意识,把“六要六不要”要求实化于行。

推动依法行政再加强。全面推进依法履职,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意见建议。严格遵守纪律规矩,强化党风廉政、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等“一岗双责”。严格财政资金管理,持续开展民生项目、经济责任、政府投资审计,加强廉政风险管控,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用“十力”添“实力”,以“实力”保“胜利”。各位代表,阿城是福地,是希望地,更是耕耘地。实现阿城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需要使命担当,呼唤拼搏实干,政府系统全体公职人员将以跑秒计时的状态、压线冲刺的干劲,向着最有压力、最具魄力、最富挑战的目标发起攻坚。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举旗定向,有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体干部的永不懈怠、倾情奉献,我们的力量将无坚不摧,我们的事业将无往不胜,开创阿城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必将成为现实!